網友提問: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是什么意思?
優質回答:
基因決定論
一頭大象在懷孕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它肚子里的生命,要么中途夭折,要么長成大象,絕對不可能變成牛羊。
丑小鴨是怎么變成白天鵝的?只有一個原因,它的父母是白天鵝。
現在大家都強調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因為一個組織在被設計出來后它的基因基本上就被確定了,就是我們常說的起心動念,如果這個基因不好,那后天的改變是極其困難的。
一個人信念系統的構成首先就是父母的基因,這種基因的遺傳會形成一個人從童年時代開始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父母的基因會構成一個人成長的內環境,從教育、思考方式、行為方式、飲食方式和是非觀,這種內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又經常被人們所忽視。
當一個組織的發展出現問題時,首先要檢查的是起心動念時是否出現了偏差,而經常是人的固執和自以為是讓人們忽略了這個問題。當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時,做父母的首先是要檢查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出現了什么問題,可是又有多少成年人會檢討自己呢?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所做的任何決策都應該是遵循著以下的流程:首先是為什么做?這是理念;其次是做什么?這是方向;第三是如何做?這是流程;第四是誰來做?這是組織設計;最后是如何做的好?這是規章制度。
有多少組織或者個人是按照這樣的流程來思考問題呢?這種思維模式要遵循嚴格的先后順序,因為前邊要是錯了,后面的就是毫無意義的,而大多數的組織和個人幾乎都是在前面的兩項犯了錯誤。
前兩項“為什么做?”和“做什么?”之所以是最為重要和最為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這兩項所決定的就是組織和個人的基因。
其他網友觀點
我以前做助理跟了個老師傅,很厲害的那種,有一次我們去工地木工驗收,木工活兒做得非常漂亮,收口的細節用美工刀劃好縫,卡條卡進去,規規矩矩。
師傅當場就告訴我說:老子是英雄,兒子就是好漢,老子是流氓,兒子就是無賴。怎么樣的師傅就又怎么樣的徒弟,以前他們做學徒是要滿三年才能出師的。
后來我再也沒見過那樣的師傅。
龍也好,鳳也好,老鼠也罷,說白了講的就是 傳承,血脈傳承、思想傳承、技藝傳承。
子承父業,名師高徒,上梁不正下梁歪,都是這個意思。
好的傳承,壞的也一起傳下去了。
其他網友觀點
讀過繼《三體》之后獲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北京折疊》(郝景芳),晝夜之間三個世界交替折疊,輪流蘇醒。人們被階級與出身分隔其間,在同一個舞臺上演出無窮循環的城市戲劇。
“折疊城市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臻g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后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p>
這個短篇科幻小說,一直被拿來探討當下中國的階層固化。三個空間所擁有的環境、資源、生活模式完全不一樣。第一空間中,500萬人享用著24小時,絕對豐富的社會資源;2500萬人的第二空間,只有16小時;第三空間,7000萬人卻只能在8小時中生存。連現實中最公平的時間資源,在小說中都被進行了精確的劃分。這是一個撕裂的社會,階級主義者認為《折疊北京》中,可以看到天生的不平等,看到階級的差異,甚至預言著階級斗爭與革命。
在這個折疊的空間中,龍與龍子,鳳與鳳子在第一空間,老鼠與老鼠兒子,永遠在第三空間。代際傳承的不僅僅是經濟資本和社會關系資本,而且還有更為隱蔽的文化資本,因為文化資本的再生產,主要通過早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來實現,不同出身背景的人從最初就產生了文化資本占有上的不平等,這就是所謂的“輸在起跑線”。向上流動的途徑堵塞,致使弱者非經奮力拼搏,連生存都成為難事。而且即使拼盡所有,也無法跨越。
來源互聯網,侵權請反饋到3484479098@qq.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rivedirect.com/post/264519.html